很久以前,抚宁县官庄有家姓李的老两口子,年过半百没有儿子,只有一个名叫“带弟”的宝贝闺女。带弟十八岁,长得挺俊俏。
有一天,热得出奇,日头晒得狗吐舌头,河里冒泡。到了半夜,突然雷声火闪地从西边涌来黑云,一条飞滚的黑龙在云头呼风唤雨。这时候带弟正开着窗户睡觉,黑龙见带弟长得俊俏,就把她侮辱了。
带弟怀了孕,十个月后生下来一条小黑蛇。带弟见了,吓死过去了。
老娘看闺女生了一条黑蛇,又恼又怕,乍着胆子用粪篓子挎着,把它扔进了河里。哪想赶到黑夜它又回来了,爬上炕就趴在母亲的怀里吃奶。这蛇早出晚归,每次吃奶都把母亲吓死过去,常言说得好:母子连心哪! 老娘眼看着宝贝闺女死去活来,怎不心疼? 一天晚上跟老头子合计好了,一定要把这条蛇砍死。老头子磨好了菜刀,老娘子点亮了油灯,就等着黑蛇来吃奶的时候下手。
等到鸡叫头遍,就听到外屋有了动静。老娘子推开门,端灯到外屋一照,见到那条黑蛇吃完奶正向门外爬。老头子举起菜刀追到门口,上去就是一刀,只听吱啊一声惨叫,呼地一股风响,黑蛇腾空飞去。外屋门坎里留下一节血糊糊的尾巴。
黑蛇受了伤,一气跑到兔耳山上,这时候天已经大亮,老头子知道没把黑蛇砍死,拿着刀顺着血迹跟踪追上了兔耳山。黑蛇一见姥爷追来了,吓得又往西北飞跑。也不知跑了多久,来到一处村庄,它疼得受不了啦,在地上直打滚,鲜血溅了一地,平地生石偎出一个深坑。后来人们就把这庄叫做冉(染)庄。至今冉庄还有这个大坑呢。黑蛇歇了一会儿,一阵飞沙走石,又向东北方向飞去。它一时慌忙,一头把猩猩峪的嘹马山撞开了一个豁口,然后钻进了小河峪村的一个大水潭,就是现在的龙潭。
黑蛇到了龙潭,有了安身地方,就给母亲托了个梦,说它是一条黑龙,住在小河峪的龙潭里,今后乡亲们有了为难的事,可以到龙潭找它,它一定会报答母亲的恩,说完磕了三个响头去了。第二天,带弟把晚上的梦一五一十地讲给父母听。一传十,十传百,这件事儿就在官庄传开了。
第二年春天,赶上了百年不遇的大旱,地干得起土冒烟,庄稼人整天愁眉苦脸地望着毒花花的日头叹气。庄上有位老年人想起老李家外甥是龙的后代,准会行雨,为啥不到老李家求求人情给咱下场雨呢。几个人一合计就来到老李家。李老头儿没法推辞,就带领大家抬着“龙驾”,头戴柳条圈帽,光着脚丫子,一路敲锣打鼓,念着求雨词来到龙潭。大家跪倒在潭边,摆上祭饭祭酒。老李头儿站在潭边念叨了好大一阵子。说来也真灵,约有一个时辰,响晴的天猛地盖满了黑云彩,随着雷声电闪,一场瓢泼大雨就下了起来,足足下了三个时辰,下得沟满壕平。
乡亲们欢天喜地,念诵着黑龙的恩情。从这以后,龙潭的名声更大了。每遇早年,方圆百里的人都结队前来求雨,黑龙总是有求必应。乡里人称它“秃尾巴老李”。
一晃十多年过去了,秃尾巴老李神通更大了,就想到江河湖海里闯荡闯荡。这龙潭底下有一个洞,一直通到东北的一条大江里。它顺着地河一直游了三七二十一天,他游出水面睁眼一看,原来是一条大江。它化作人形向渔民打听,才知道是东北最大的一条江。因为有一条白龙镇守,所以名叫白龙江。秃尾巴老李腾空一看,这白龙江比起自己的龙潭来真是有天地之别,别提心里多高兴了。可他再仔细一看,又觉得十分奇怪:大江两岸土地干旱,平原被泥沙淤没。一打听,才知道小白龙不行雨,弄得两岸粮米不收,黎民百姓叫苦连天。秃尾巴老李听了这些话,十分气恼。
这天,秃尾巴老李给白龙江两岸百姓托了一个梦,表白了自己的决心,要为民除害,求两岸百姓助他一臂之力,铲除小白龙。他让百姓们在某天某时,多准备石头和馒头,见白水翻上来就是白龙,大家一齐扔石头;要是黑水翻上来了,就是它,大家就扔馒头。
第二天,两岸百姓不管男女,都讲起同样的梦来。大伙儿觉得很奇怪,认为这是天意,就分头做好了准备。那天起早,江边上聚满了人,大堆大堆的石头,大堆大堆的白面馒头排满江边。卯时刚到,日头刚冒嘴儿,一会儿一股白浪翻卷过来,人们见了就齐声呐喊往白浪上扔石头,江面上白淮渐渐沉下去;随后一股黑浪又翻卷过来,人们见了,一个劲儿地往黑浪里扔馒头,只见黑浪越来越高,越来越猛,就这样一直战到日落西山,只见白水见细,白浪见小,而黑水见涨,黑浪更猛。慢慢地白水不见了,满江变成了黑水,浪涛这才平静下来。
这天夜里,秃尾巴老李又给两岸百姓托了梦,感谢大家的帮助,他已经战败了小白龙,由他镇守这条江,保证两岸风调雨顺。从这以后,大江两岸果然年年丰收。人们为了纪念秃尾巴老李的恩德,就把白龙江改称黑龙江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