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邯郸市,城西流淌着的沁河,于古老岁月中,曾是一条声势浩大却又为祸一方的河流。彼时,这条河的脾性捉摸不定,冬春时节,河水枯竭,河床尽显干涩;而一旦踏入夏天,汹涌的大水裹挟着滚滚黄土,如脱缰野马般朝着邯郸城猛烈冲撞而来。洪水奔涌之际,半空回荡着呜呜声响,恰似狂风怒号,人们往往还来不及躲避,整座邯郸城便已在肆虐的洪流中化作一片废墟,片瓦无存。在往昔的岁月里,每过数年,邯郸城便会遭受一次这样的灭顶之灾,被淹后再重建,重建后又再次被淹。如今这座邯郸城的地下,不知埋藏着多少座曾经的邯郸城,它们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与洪水的无情。
天下能工巧匠何其多,然而面对这汹涌的洪水,却没有一人能够修筑一座屹立不倒、无惧水淹的邯郸城。无数城内的百姓,在这一次次的洪灾中丧生,惨痛的现实令人痛心疾首。终于,这件事情惊动了大名鼎鼎的鲁班。鲁班听闻此事后,毅然决然地打算为邯郸城修筑一座坚不可摧、不怕水患的新城。
他的朋友们得知了他的这个决定,纷纷前来劝阻:“你就别去逞这个能啦,就算你修一座全是钢铁铸就的城,在那洪水裹挟着的黄沙面前,也不过是不堪一击,迟早会被埋掉的呀。” 鲁班心里明白,朋友们都是为他好,但他心中那份想要拯救邯郸城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坚定信念,却丝毫未曾动摇。他坚定地说:“我实在不忍心看着邯郸城的百姓一次次被水淹死,我必须得去试一试。”
第二天,鲁班便踏上了前往邯郸的路途。抵达邯郸后,他向知府详细地讲述了自己修城的想法。知府听闻自然是满心欢喜,毕竟若能在自己的任期内,修成一座不惧洪水的邯郸城,说不定皇帝一高兴,还会赐予他更高的官职呢。然而,当知府看到眼前的鲁班,不过是一个又干又瘦的老头时,心中不禁泛起疑虑,实在难以相信他真有这个本事。
于是,知府对鲁班说道:“沁水源于远处的丘山,邯郸城正好直面其冲击。莫说是你,就算是真的鲁班亲临,恐怕也没法修筑一座不怕水灾的城啊!” 鲁班神色从容,自信地回应:“鲁班我虽没什么惊人的能耐,但我敢保证,我修的城,就算是天大的洪水,也休想将它淹没。”
知府仍不放心,又说道:“你要修城也不是不行,不过我只能允许你就地取用黄土,可没有砖石供你使用。” 鲁班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即便没有砖石,我也能修出一座不怕水淹的土城。” 知府一听他要修土城,不禁嘲讽道:“从古至今,邯郸城不知修过多少座砖城、石头城,那样坚固的城墙都挡不住洪水,你一座土城又能有什么作用呢?” 鲁班微笑着,语气笃定:“我修的这座土城,可比那些砖石城还要保险。” 知府不屑地说:“你这莫不是在说大话吧?” 鲁班斩钉截铁地回应:“我愿拿自己的人头作担保!倘若我修的城经不住洪水的冲击,我甘愿受斩!” 知府见他如此坚决,便要求鲁班写下了保状。
工程开工后,鲁班日夜操劳,全身心地投入到修城的事务中。期间,妻子几次从老家来信,殷切地催促他回家看看,可他心系工程,根本无暇顾及。
然而,修路途中却出现了麻烦。城西北角城墙外边住着一户姓张的人家,这家人坚持要求鲁班将他家院子圈进城里。鲁班自然不会答应,耐心地对张家解释道:“我的城墙设计是笔直的,如果往外凸出一块,会破坏整体结构的呀!” 张家却不依不饶:“你要是不把我家圈进城,这城墙就别想顺利垒成!” 原来,这家的主人便是邯郸一霸张老三,他平日里依仗权势,横行霸道,此刻更是强硬地要求鲁班挪动墙基。
但鲁班生性刚直,从不畏惧权贵。他丝毫没有理会张老三的无理要求,依旧按照原本的规划继续施工。张老三见鲁班竟敢不听从他的指示,恼羞成怒,不惜花重金买通知府,让知府出面来说情。知府无奈之下,只好对鲁班说道:“张家愿意住在城里,你就把墙基朝外拐个弯,将他家圈进来吧。” 鲁班态度坚决地拒绝了:“我修这座城和普通城不同,城墙的长度、形状都必须精确无比,既不能变长,也不能变短,更不能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,只有这样,才能确保它不怕水淹。” 知府见鲁班如此坚持,实在没有办法,只能任由他按自己的意思行事。张老三见状,气得两眼圆睁,肚皮鼓得老高。
没过多久,崭新的邯郸城顺利竣工。众人看到这座新城,都感到十分惊奇:这座城为何南北如此之长,东西却又这般狭窄呢?原来,鲁班修筑的是一座独具匠心的船城。城的头在南关口,尾位于北关外,西门里那座高高的观音阁,恰似船上的篙。更为神奇的是,鲁班还在城四角的地下,安置了四只金蛤蟆。这四只金蛤蟆虽然个头不大,却拥有无穷的神力,它们在陆地上能够稳稳地顶起一座城,在水中更是能够支撑起一座山。如此一来,邯郸城便具备了神奇的特性:水涨之时,城随之升高;水落之际,城也跟着下降。
新城刚刚落成,便遭遇了接连不断的暴雨天气。沁河水位迅速上涨,凶猛的水头高达房顶,朝着邯郸城汹涌冲来。眨眼间,平地积水便达到了三丈之深。然而,令人惊叹的是,整个邯郸城竟如同漂泊在水面上的巨舟,稳稳地漂浮在半空中。城中的百姓丝毫没有惊慌失措,店铺依旧像往常一样开门营业,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,一片井然有序的景象。而那四只金蛤蟆,正稳稳地在城四角浮水顶城,金蛤蟆轻轻一动,整个水上的城也会随之微微颤动。鲁班成功为邯郸城修筑了这座堪称宝藏的城池,百姓们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,纷纷成群结队地带着礼物前往向他道谢,可没想到,鲁班早已悄然离开了邯郸城。
邯郸百姓有了这座坚固可靠的城,心里总算有了底气,都觉得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沁河发洪水了。可谁能想到,好景不长。后来,邯郸城竟又一次遭受了水淹之灾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原来,被圈在城墙外边的张老三,不知通过何种手段,竟然当上了兵部尚书。此时的他,更加不甘心自己家住在城外了。一日,张老三带着大批随从,骑着高头大马,坐着豪华轿子,威风凛凛地回到了邯郸。仗着自己手中的权势,他召集了千名民工,打算拆掉挨着他家的那截城墙,重新垒一道向外凸出的城墙,好把他家圈进城里。
全城的百姓都坚决反对张老三的这一举动,可张老三手握兵权,根本不把百姓的意见放在眼里。一见百姓阻拦,他立刻调来一营兵,强行驱散百姓,逼迫着民工们拆毁了原城墙,重新筑起一道新墙,将自家圈进了城里。经此变故,邯郸城不再是原本的长形,而是变成了刀把儿形。
张老三在挪动城墙的时候,意外刨出了城西北角的那只金蛤蟆。贪心的他见财起意,偷偷将金蛤蟆拿回了自己家中。这下可酿成了大祸!城西北角失去了金蛤蟆的支撑,整个邯郸城就如同失去平衡的船只一般,开始歪斜。城东南角向上仰起,而西北角落迅速下沉。一场暴雨过后,沁河河水如猛兽般翻江倒海,朝着邯郸城汹涌扑来。由于城西北角地势低下,洪水瞬间从北门灌进城里,城中百姓躲避不及,大半都不幸被洪水淹死。
灾难过后,邯郸城的所有举人、秀才联名奔赴京城告状,强烈要求皇上严惩张老三。皇上眼见邯郸城民怨沸腾,深知若是不将张老三斩首,难以平息百姓的愤怒。于是,以 “私挪皇城” 的罪名,将张老三依法处斩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