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年间,定远县城西边有户姓薛的人家。家主薛成是个货郎,妻子邓氏为人贤惠,针线活做得特别好,夫妻俩感情很深。薛成性格厚道,生意做得不错,家里日子过得还算宽裕,不愁吃穿。
可家家都有难事儿,薛家也不例外。邓氏接连生了三个孩子,个个都体弱多病,没一个活过半岁。传宗接代是大事,薛家不能断了香火。为此,薛成再也不让妻子干重活,让她好好保养身体,还隔三差五给她炖补品,就盼着能生下个健康的孩子。
或许是诚心感动了上天,邓氏三十岁这年,真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。这是第四个孩子,薛成希望他能平平安安长大,就给儿子取名“薛四平”。
薛四平从小身体结实,品行也还算端正,就是性子顽皮。薛成怕儿子走歪路,送他去学堂读了几年书,平时也常教导他。转眼薛四平就十六岁了,长得英气俊朗。两年前,他就跟着父亲当货郎,脑子灵活,很会做生意,有时候比父亲挣得还多,街坊邻居都夸他是个好后生。
城北豆腐房的刘老汉有个女儿叫蕊娘,长得特别漂亮,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。有些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,还经常在刘家附近转悠,就为了看蕊娘一眼。刘老汉选女婿看重人品,不看重钱财,看中了薛四平,两家很快定了亲,选好了婚期。
谁知天有不测风云,婚期刚定没多久,刘老汉和薛成这对亲家就相继病逝了。薛四平和刘蕊娘的婚事,只好推迟到三年后。
父亲去世后,薛四平独自撑起家业。他借钱买了匹骡子,开始往更远的地方跑商,想多挣点钱。辛苦没白费,两年后就有了些积蓄。
离薛家不远,有户姓李的人家,家主老李头是个赶车的,妻子早逝,只有一个儿子叫李世良,比薛四平小一岁。这年春天,老李头给人送货时,马车翻进了沟里,受了重伤,之后只能拄着拐杖走路,没法再挣钱养家。他找到薛四平,希望薛四平能教教儿子做生意,让他有个糊口的本事。薛四平为人仗义,加上两家原本就有些交情,没犹豫就答应了。
从那以后,薛四平每次外出跑商,都带着李世良,平时也多照顾李家父子。
第二年秋天,薛四平娶了刘蕊娘。结婚那天,亲朋好友、街坊邻居都来道贺。蕊娘不仅长得好看,心眼还好,温柔贤惠,懂礼节又勤快,对丈夫体贴,对婆婆孝顺。街坊们背地里都羡慕薛四平有福气。
又过了一年,薛四平给了李世良一些本钱,让他自己单独做生意。李家父子特别感激。蕊娘嫁过来后,不仅带来了福气,还带了财运,薛四平的生意越来越红火。转年秋天,蕊娘还生了个大胖小子,全家都高兴坏了,给孩子取名“保福”。
李世良的生意也做得不错,在父亲的操持下成了家,妻子姓黄,是城外菜农家的女儿。两家平时来往密切,关系很好,薛四平跟李世良亲如兄弟,互相照应。
这年秋天,薛四平收了一车药材,要运往滁州的一家药铺——那是他的老主顾。蕊娘帮他收拾好行李,送他出发。两地相距二百里,按以前的路程,七八天就能回来。可谁知过了半个月,薛四平还没到家,邓氏和蕊娘急得不行。
以前李世良从外地回来,总会给薛家带点东西,有时是邓氏爱吃的糕点,有时是保福喜欢的玩具。这次他来薛家探望,才知道薛四平一直没回来。邓氏着急地说:“世良,你四平哥走了半个月还没回来,我和你嫂子实在担心。要是不麻烦的话,你能不能去帮着找找?”
李世良爽快地说:“婶子说啥呢,我这就去!”说完就出门叫上邻居陈大年,往滁州方向去找。一路上没找到人,到了滁州问那家药铺的掌柜,掌柜说薛四平早就回去了。
李世良觉得事情不对劲,回来告诉邓氏和蕊娘后,就去官府报了案。几天后,差役在两地交界的山沟里发现了薛四平的车,骡子不见了,在周围搜寻时,找到了薛四平的钱袋、一只鞋子,还有些零散的衣物,上面都沾着血。这地方晚上常有野狼出没,偶尔会伤人。差役判断,薛四平肯定是天黑经过这里,被狼吃了。
得知这个消息,邓氏和蕊娘当场哭晕过去。保福才三岁,家里的顶梁柱没了,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?邓氏悲痛过度,病倒了。
李家受了薛家的恩,一直想着报答,主动帮忙料理后事。重活累活,李世良全都包了;家里的杂事,李世良的妻子黄氏帮忙打理;老李头还请了郎中给邓氏看病。
一年后,李世良的妻子黄氏病逝了。黄氏原本就有心脏病,嫁过来三年多也没留下孩子。李世良忍着丧妻的痛,依旧好好照顾薛家人。他知道男女有别,怕别人说闲话,从不进薛家内宅,有事都在院子里处理。在李世良的照顾下,邓氏的病慢慢好了起来。
一天晚上,邓氏把儿媳蕊娘叫到房里,说:“我儿命苦,走得早。你还年轻,不能一辈子就这么孤苦下去,还是再找个人家吧。”
蕊娘明白婆婆是想让自己改嫁,也知道婆婆是真心为她好,可一想起亡夫,就忍不住伤心流泪:“娘,我哪儿也不去,就留下照顾您,抚养保福。”
邓氏叹口气:“傻孩子,你还年轻,不能就这么苦一辈子。世良是个好后生,要是没有他照顾,我们婆媳俩真不知道怎么撑下去。他也是苦命人,妻子走得早,还跟我提过想照顾你的意思。改天我跟你娘、还有你李大爷商量商量,要是他们不反对,你俩就一起过吧。”
蕊娘还想再说什么,被邓氏拦住了。
第二天,邓氏就把蕊娘的母亲和老李头叫来商量这事。老李头想着,儿子儿媳没了,儿子不能一直单着,薛家媳妇又漂亮又贤惠,要是真能成这门亲,儿子就能光明正大地照顾邓氏和保福,当然乐意;蕊娘的母亲也不希望女儿守寡,自然赞同亲家母的主意。婚事就这么定了。
两个月后,李世良和刘蕊娘成了亲。一个丧夫,一个亡妻,两家又交好,街坊邻居都夸这门亲事好,结婚那天都来道贺。
婚后,李世良搬到薛家住,方便照顾邓氏。他不再叫邓氏“婶子”,直接叫“娘”,邓氏特别感动。保福快五岁了,李世良对他就像亲儿子一样,对蕊娘也很疼爱。蕊娘心里既欣慰又欢喜,可还是忘不了前夫。
两年后,蕊娘生了个女儿,李世良给她取名“巧儿”。虽说不是儿子,但也是李家的骨肉,老李头特别开心,把孙女当成宝贝。
时间又过了两年,邓氏的病彻底好了,李世良的生意也做得有声有色。老李头最得意的事,就是拄着拐杖,领着孙子孙女去集市买零食、玩具。这两家人的好日子,让周围人都羡慕不已。
自从薛四平出事后,李世良接了给滁州药商送货的活儿。这年秋天,他拉着一车货去滁州。蕊娘帮他收拾好行李,出门前反复叮嘱他路上一定要小心。
一路顺利,到了滁州药铺,掌柜按货给了钱。李世良给家人买了些礼品,第二天就往回赶。
当天下午,马车进了山。这段路有四五里长,山陡林密。走到当年薛四平出事的地方时,那匹老马突然竖起耳朵,停在原地不肯走。就在这时,树林里传来动静,十几匹饿狼围了上来。这地方虽然常有野狼出没,但一般都在晚上,大白天遇到狼群,实在奇怪。
情况危急,李世良顾不上多想,挥起马鞭想赶马跑过去。老马受了疼,往前狂奔,可马车哪跑得过狼群?没一会儿就被追上了。狼群扑向李世良时,他只凄厉地喊了声“报应”,就被狼群淹没了。
几天后,差役在附近山谷里找到了人和马的残骸,现场惨不忍睹,李世良只剩了个头。
这个打击对薛、李两家来说太大了。老李头当场病倒,卧床不起;邓氏的旧病也复发了。蕊娘虽然悲痛,但为了照顾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,只能咬牙撑着,多亏娘家人帮忙,才勉强挺了过来。
这几年家里攒了些钱,不用为生计发愁,可心里的打击太大了。六年间死了两个丈夫,而且死得一样惨,难怪有些邻居背后说蕊娘是“扫把星”。
日子一天天过着,为了方便照顾,蕊娘把公公老李头接到了薛家。保福已经11岁了,很懂事,帮着母亲照看妹妹巧儿。半年后,邓氏病好了,老李头的身体也有了起色,蕊娘脸上才渐渐有了笑容。不管怎么说,这两个家还得靠她撑下去。邓氏不忍心,还想劝儿媳改嫁,可这次蕊娘没同意,她决定一辈子不再嫁人。
年三十这天,家家户户都欢声笑语,团团圆圆。一想到“团圆”两个字,老李头和蕊娘就忍不住伤心,可看着两个孩子,只能强颜欢笑。
太阳快落山时,门外传来马蹄声,声音越来越近,到门口停下了,接着响起了敲门声。随后的那句话,让邓氏、老李头和蕊娘三人吓得魂都快没了。
“娘,我回来了!儿子回来了啊!”
“是平儿的声音!怎么会?难道是我听错了?”邓氏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蕊娘哭着说:“我也听到了,是相公的声音!相公还活着啊!”话没说完,人已经冲了出去。邓氏和老李头跟在后面,两个孩子也跑了出去。
蕊娘打开院门,门口站着的正是薛四平。跟几年前相比,他身材更结实了,下巴上留着胡子,脸色红黑,左脸颊还有道伤疤,身后站着两排士兵,威风凛凛。
蕊娘和老李头都愣在原地,邓氏哆哆嗦嗦地说:“难……难道是我儿的鬼魂想家,回来看看?”
薛四平“噗通”一声跪倒在地,哭着说:“娘,儿子没死,活生生地回来了!”
左右邻居听到薛家的动静,都出来看,见到薛四平,全都大吃一惊,胆小的都不敢上前。这时,邓氏才确定儿子真的没死,高兴得赶紧把众人请进屋坐下。
听儿子一五一十地说,大家才知道这几年发生的事。
当年,薛四平从滁州回来,确实在山林里遇到了野狼。他慌乱中滚进了深沟,昏了过去。醒来时,发现自己在一户山里人家。那时薛四平已经失忆,想不起以前的事,只记得自己姓薛。
救他的人叫赵栋,是个猎户,二十多岁,妻子姓冯,夫妻俩有个两岁的女儿。赵栋说,这里叫三沟村,离出事的地方有三十多里。当时他和几个猎户打猎到那里,发现几条恶狼围着一个头破血流的男人,他们把狼赶走,把人抬回了村。
两个月后,薛四平的伤好了,可除了记得自己姓薛,其他啥都想不起来。赵栋打算外出帮他打听家人的消息,可就在这时,三藩作乱,村里的年轻男子被朝廷征去当兵,薛四平也被征走了。登记花名册时,赵栋临时给他取了个名字叫“薛彪”。
薛彪跟着大军平定叛乱,一路打到云南。他作战勇猛,立了战功,被提拔成军官。叛乱平定后,他被调到庐州府任绿营兵守备,赵栋成了他手下的千总,跟着他一起去了。到任后,赵栋回乡下接来了妻女。就在这时,薛四平突然恢复了记忆,想起了以前的事。他实在太想家了,就带着一队亲兵,快马加鞭赶回了家。
薛四平离家七年,大家都以为他早就没了,没想到回来时已经成了大官,谁能不高兴呢?街坊邻居都来祝贺。薛四平让亲兵搬下带来的各种菜肉,就在院子里支起锅灶做饭,这下真是团圆了。
老李头这时候想起了儿子,心里有些失落。蕊娘曾经和李世良过了几年,现在前夫回来了,心里又愧疚又不敢看薛四平。
薛四平从母亲那里听说了这几年家里的事,或许是几年的军旅生涯让他看淡了很多,对妻子和好友曾经在一起的事,并没有放在心上。
太阳落山后,好酒好菜摆了三大桌,亲兵们起身给守备大人敬酒,薛四平性子变得豪爽,来者不拒。几杯酒下肚,他专门给老李头敬了杯酒,说:“李大伯,世良跟我是兄弟。我不在的这几年,多亏他照顾我娘、我妻儿。从今天起,您就是我的父亲,巧儿就是我的亲女儿。”老李头感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,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酒。
酒足饭饱后,薛四平安顿好亲兵,回了自己房间。蕊娘坐在炕上,满脸通红,低着头不说话。她既高兴丈夫回来,又为自己曾嫁过别人而愧疚。
薛四平拉过妻子的手,温柔地说:“娘子,过去的事就别提了。等过了年,我就把你们接到庐州府,那里房子大,我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,李大伯也一起去。”
听了这话,蕊娘再也忍不住,扑在丈夫怀里呜呜大哭,把这些年的委屈都哭了出来。薛四平望着窗外,轻轻叹了口气。
转眼过了很多年,邓氏和老李头都已经去世。薛四平一直做到三品武将,年过七旬后,回乡养老。长子薛保福现在在军中任职,巧儿(其实是李世良和蕊娘生的女儿)也早就成了家,嫁给了薛四平同僚的儿子,日子过得很幸福。薛四平回来后,蕊娘又为他生了两子一女,孩子们都已成家,两个儿子也在军中任职。
这年春天,蕊娘得了重病,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,把丈夫叫到床前,问:“相公,你一向谨慎,当年怎么会掉进山沟,差点被狼吃了?这事我问过好几次,你都没说。现在我快不行了,你不能让我糊里糊涂地走啊。”
薛四平拉着妻子的手,长长叹了口气,说出了当年的真相。
当年,薛四平是被人暗算的,暗算他的不是别人,正是李世良。
原来,李世良早就对蕊娘有意思,可惜当年他父亲去刘家提亲,被回绝了。后来李世良虽然娶了黄氏,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蕊娘。
薛四平出事那天,在回定远的路上遇到了做完生意回来的李世良,两人就结伴同行。走到山林那段路,停下休息时,薛四平一个劲夸妻子贤惠。当时李世良生意不景气,心情郁闷,听着薛四平眉飞色舞的样子,突然起了歹心,被色欲冲昏了头脑。他趁薛四平不注意,拿起木棍狠狠砸向薛四平的头,薛四平当场头破血流,昏了过去。
李世良以为他死了,跪在旁边说了一堆抱歉的话,还说出了自己对蕊娘的心思。薛四平当时虽然听着,但浑身无力,醒不过来。李世良知道附近山沟常有野狼出没,就把薛四平的“尸体”拖到那里,推下了沟,又把骡子打跑,把车也推进了沟里。做完这些,他绕道去了来安,在一家偏僻的客栈住了几天才回来。
他帮忙寻找薛四平、料理后事、照顾薛家老小,其实都是装的,为的是博取邓氏的好感。黄氏有心脏病,郎中说她活不长,李世良就偷偷给妻子下药,盼着她早点死。黄氏身体虽然不好,但心思敏感,没多久就发觉丈夫对蕊娘有意思,病情因此加重。李世良趁她病着,加大了药量,让黄氏送了命。
黄氏死后,李世良有意无意地向邓氏表达想照顾蕊娘的意思,邓氏为了儿媳的幸福,成全了他。他接了恩人的生意,娶了恩人的妻子,后来又有了女儿巧儿,心里欢喜得很。但他也有愧疚,所以孝顺邓氏、疼爱保福,算是在赎罪。
可天理循环,人总要为自己做过的事付出代价。李世良害了恩人,想让恩人葬身狼口,没想到薛四平福大命大活了下来,自己反倒落得个被狼撕碎的下场,这真是因果报应。
得知真相后,蕊娘悔恨地说:“没想到他这么狠毒,我竟然跟这种人一起过了六年,真是造孽啊!相公,你当年回来的时候,为啥不把真相说出来?”
薛四平又叹了口气:“我不在的这几年,他总归对我娘、对你、对保福有照顾之恩,我娘的病也多亏了他。你们要是知道了真相,能心安吗?再说巧儿也是无辜的,不能让她知道这些事。这样不是挺好吗?大家快快乐乐地过了这么多年。”
蕊娘听完,长长叹了口气,闭上了眼睛,眼角全是泪水,第二天一早就去世了。
色字头上一把刀,李世良为了美色不择手段,最后落得尸骨无存的下场,真是报应。薛四平从小仗义,父亲薛成也为他积了德,最终化险为夷,飞黄腾达。
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。人总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,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