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语言翻译
待翻译

三不沾

道光十二年的济南府,刚入冬就飘起了雪粒子。刘一刀缩着脖子走在西门外大街上,破棉袄里揣着半块冷烧饼——这是他今天唯一的收成。

"刘师傅!"一个扎蓝头巾的妇人从胡同口探出头,"明儿俺家老爷子做寿,能来掌勺不?管饭,给二十文。"刘一刀搓着冻红的手:"成,成!荤的素的?"

"凑六个菜就中,老爷子牙口不好..."

刘一刀点头哈腰应下,心里盘算着:买条鲤鱼八文,豆腐两文,剩下的...唉,又白忙活。三年前他还是"聚仙楼"的头灶,就因不肯给知府小舅子的狗做席面,被赶出了酒楼。如今三十六岁的人,倒活得像条丧家犬。转过观音庙,墙角蜷着个黑影。刘一刀本要绕过去,却听见一声微弱的呻吟。凑近看,是个须发皆白的老乞丐,脸色青白,嘴角还挂着冰碴子。

"老丈?"刘一刀蹲下身,掏出怀里的烧饼。老乞丐突然睁眼,那眼神亮得吓人,哪像个饿晕的人?他一把抓住刘一刀手腕:"好心的后生,老汉我饿得前胸贴后背了。"刘一刀递过烧饼,老乞丐却不接,眯着眼笑:"老汉我吃惯了'三不沾',这粗粮咽不下。"

"三不沾?"刘一刀一愣,"您老是...厨行的?"老乞丐神秘地眨眨眼:"豆腐雕花不沾刀,无火温汤不沾灶,隔夜冷菜不沾馊——这叫'三不沾'。"刘一刀心头一跳。他听师父说过,前朝御膳房有这绝技,后来失传了。莫非...

"老丈若不嫌弃,寒舍有半坛烧酒..."刘一刀搀起老乞丐,心跳如鼓。破屋里,老乞丐盘腿坐在炕上,抿着酒道:"我观你指节粗大,虎口有烫疤,是个练家子。怎的混成这样?"刘一刀苦笑,将遭遇说了。老乞丐听罢哈哈大笑:"好!有骨气!就冲这个,老汉教你'三不沾'!"

第一招是豆腐雕花。老乞丐从褡裢里摸出块豆腐,又抽出把锈迹斑斑的小刀。"看好了——"只见他手腕轻抖,豆腐上竟开出朵牡丹来!花瓣薄如蝉翼,花蕊纤毫毕现,放在清水碗里,晃晃悠悠像要活过来似的。

"这..."刘一刀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。

"心要静,手要稳。"老乞丐把刀塞给他,"豆腐有纹路,顺纹走刀,逆纹定形。"刘一刀试了三次,豆腐全碎成了渣。老乞丐也不恼,慢悠悠道:"当年我学这手,切废了三板豆腐。你资质不错。"

第二招是无火温汤。老乞丐掏出一个黑乎乎的陶罐,往里倒了碗凉水,撒了把盐,又扔进片姜。"盖上。"他神秘一笑。约莫半刻钟后开盖,那水竟冒着热气!刘一刀尝了口,鲜得舌头发麻。

"这是..."

"地气。"老乞丐指着陶罐底部的古怪纹路,"刻了'聚阳符',借地热温汤。记住,离地三尺不灵。"

 

最绝的是第三招"隔夜香"。老乞丐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,里面是块发硬的烧肉。只见他对着肉哈了三口气,又用手指在肉上画了个古怪符号,那肉竟渐渐变得油光水滑,香气扑鼻!

"尝尝。"老乞丐得意道。刘一刀咬了一口,外酥里嫩,比刚出锅的还香!他扑通跪下:"求师父收我为徒!"老乞丐扶起他:"我时日无多,传你也罢。但有句话——手艺是救人活命的,不是攀附权贵的。若违此誓,五味尽失!"就这样,刘一刀开始了苦修。每天天不亮就起来雕豆腐,雕坏了就自己煮着吃,吃得满嘴豆腥味。无火温汤更麻烦,那陶罐对摆放角度极为挑剔,偏一度就成凉水。最玄的是"隔夜香",得在寅时对着东南方练呼吸,吸三呼九,说是采"晨露精华"。

三个月后的清晨,刘一刀终于雕成了一朵像样的菊花。老乞丐眯眼看了半晌,突然把陶罐和一枚铜钱塞给他:"出师吧。这钱上有符,危急时含在舌下。"

"师父!"刘一刀红了眼眶。老乞丐摆摆手:"江湖路远,有缘再会。"说完竟飘然而去,只留下满屋异香。有了这三样本事,刘一刀的境况渐渐好了起来。他在城隍庙前支了个摊子,专卖"神仙豆腐"——清水碗里浮着雕成各色花卉的豆腐,配上无火温汤,一文钱一碗。穷苦人家吃不起肉,这豆腐汤竟比肉还鲜,生意很快红火起来。

这天晌午,刘一刀正给个卖炭翁盛汤,忽听身后一声嗤笑:"我当是什么珍馐美味,原来是哄穷鬼的把戏!"回头一看,是个穿绸褂的胖子,满脸横肉,右手缺根小指——正是"醉仙楼"老板赵金牙。这人专给官府供膳,背地里人称"赵剥皮"。

"赵爷。"刘一刀拱拱手,"小本生意,入不得您的眼。"赵金牙用那缺指的手捏起片豆腐,对着阳光看了看:"雕虫小技。"突然把豆腐摔在地上,"西大街是我的地盘,明儿起别让我看见你!"

当晚,刘一刀辗转难眠。正发愁,忽听有人敲门。开门一看,是常来吃豆腐的卖唱女翠姑。"刘大哥,"翠姑低声道,"赵金牙明儿要在县太爷寿宴上做'百鸟朝凤',听说找了十个厨子试菜,都做不成。您要是有法子..."刘一刀心头一亮。"百鸟朝凤"是道传说中的大菜,需百种禽鸟同烹,还要摆出凤凰造型。莫说凑齐百鸟,光是火候就难掌控——有的鸟要烂,有的要嫩,一锅出来非砸不可。

第二天一早,刘一刀直奔醉仙楼。赵金牙见了他,阴阳怪气道:"哟,刘大师傅来讨饭了?"

"听说赵爷接了大席面,"刘一刀不卑不亢,"小人想讨个帮厨的差事。"赵金牙眯起眼:"你?"突然拍案大笑,"好!正好缺个杀鸡宰鸭的!"后厨里,二十多个帮厨忙得脚不沾地。刘一刀被分去收拾鸭子,满手血污。趁人不备,他偷眼瞧见菜单——果然是"百鸟朝凤",后面还标注着"知府大人亲临"。

午时三刻,赵金牙突然慌慌张张冲进来:"凤凰呢?我重金买的锦凤呢?"原来装锦凤的笼子不知何时开了,那珍禽早飞没影了。赵金牙面如死灰——没有凤凰,这"百鸟朝凤"就成了笑话,知府怪罪下来...

"赵爷,"刘一刀突然开口,"我能救场。"

"你?"赵金牙像抓住救命稻草,"快说!"

"给我三斤嫩豆腐,一间静室,一个时辰。"

赵金牙将信将疑,但死马当活马医,只得应了。刘一刀关起门来,取出师父传的小刀,全神贯注雕起豆腐来。一个时辰后,当他把"凤凰"端出来时,满厨房的人都惊呆了——那凤凰昂首振翅,每一片羽毛都纤毫毕现,放在清水盘中,竟似要腾空而起!

"这...这能吃?"赵金牙结巴道。刘一刀笑而不答,取来无火温汤缓缓浇下。奇迹发生了:豆腐凤凰渐渐变成玉白色,散发出诱人香气。更绝的是,当这道"百鸟朝凤"上桌时,刘一刀暗中施展"隔夜香"——那九十九只真禽鸟都是前一天烹好的,此刻却比现杀的还鲜嫩!

 

宴席上,知府夹了片"凤凰翅",入口即化,鲜香满溢,不禁拍案叫绝。县太爷脸上有光,当场赏了赵金牙十两银子。散席后,赵金牙把刘一刀叫到账房,啪地拍出五两银子:"手艺不错,以后就在我这儿干吧。"

刘一刀摇头:"小人野惯了,受不得约束。"赵金牙脸色一沉:"别给脸不要脸!你那点把戏..."突然压低声音,"是跟'鬼厨'李三学的吧?他可是朝廷钦犯!"刘一刀心头一震。师父竟是...

"明儿起,要么来醉仙楼,要么滚出济南府!"赵金牙甩下一句话,扬长而去。

当夜,刘一刀收拾细软正要离开,忽听窗外一声轻响。开窗一看,翠姑满脸是血地跌进来:"刘大哥快跑!赵金牙派人去报官了!"原来翠姑在醉仙楼帮工,听见赵金牙跟师爷密告,说刘一刀是"鬼厨"同党。刘一刀咬牙背起翠姑,刚出胡同,就见远处火把如龙。危急关头,他忽然想起师父给的铜钱。含在舌下,顿时一股清凉直冲脑门。鬼使神差地,他转向城墙根一处狗洞——那洞他平日路过无数次,从没注意过。此刻钻进去,竟通到城外乱葬岗!

坟堆间,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烧纸钱。

"师父!"刘一刀热泪盈眶。老乞丐——该叫李三了——叹口气:"还是走到了这一步。"他踢开脚边一块墓碑,下面竟是个地窖,"进去避避风头。"地窖里堆满古籍和厨具。李三点起油灯,灯光下他皱纹更深了:"赵金牙是我师弟,为盗《御膳秘要》毒杀了师父。我隐姓埋名二十年..."刘一刀恍然大悟。难怪赵金牙认得出"三不沾"!

"师父,咱们远走高飞吧!"刘一刀搀住老人。李三却摇头:"我阳寿已尽。今夜子时,你去醉仙楼..."附耳低语一番,又掏出本发黄的册子,"《御膳秘要》传你了。记住,厨艺是治人心病的..."子夜,醉仙楼突然起火。赵金牙光着屁股从二楼跳下,摔断了腿。更奇的是,库房里搜出大量霉变的官粮——那是朝廷赈灾用的!知府大怒,将赵金牙打入大牢。

三个月后,济南府出了家"三不沾"酒楼。掌柜的姓刘,有个爱唱曲的媳妇,后院里还奉养着个疯老头。有人说那老头是前朝御厨,也有人说就是个要饭的。只有熟客知道,每月初一,掌柜的都会做道"百鸟朝凤"——凤凰永远朝着后院方向,像是在行礼。


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

感觉内容怎么样?打个分吧

本文章一共0人评价,平均分值0

标签:

作者头像
凡人修仙创始人

上一篇:抢手的生意
下一篇:无头尸案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