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语言翻译
待翻译

盗宝奇案

在柳州城的街角,六十多岁的王铁手王老汉正坐在自家门槛上唉声叹气。

他年轻时在衙门当差,一身好武艺,追捕盗匪时翻墙越脊如履平地,浑身的力气没处使。老伴走得早,独子王小海被他含辛茹苦拉扯大,还托当年的班头疏通关系,把儿子弄进了衙门。

本以为能享享清福,可王小海年轻气盛,嫌老爹总往衙门跑,怕同事知道自己走后门,便红着脸跟他说:“爹,您别总来衙门了,我想凭本事干,不想让人说闲话……”王老汉嘴上应着,心里却空落落的,家里的院子转了一圈又一圈,看啥都觉得碍眼,总寻思找点事做。

他先去问街角的饭馆,老板瞅着他结实的身板,想起当年王老汉抓贼时的狠劲,忙摆手:“您老这脾气,万一咱菜洗得不干净,您不得把灶台掀了?不敢用,不敢用!”布店、酒庄也都找理由推托,不是嫌年纪大,就是怕他管闲事。

王老汉碰了一鼻子灰,坐在街角的老槐树下叹气,正巧遇见旧识张三。张三年轻时倒腾古玩,被王老汉抓过,俩人不打不相识,出狱后竟成了朋友。

张三看他可怜,一拍大腿:“我给你找个活儿,给人看大门,轻松得很!就是工钱少,每月五个铜板。”王老汉本就图个消遣,当下应了。

第二天,王老汉跟着张三去见房主,是个瘦巴巴的小伙子,眼窝深陷,说话却很客气:“我在外地做生意,家里没人,怕招贼,白天劳烦您看着,别放陌生人进院,晚上我自个儿回来。”

王老汉瞥了眼院子,青瓦白墙,看着普通,却总觉得透着股蹊跷。从此,王老汉每天搬个小马扎,守在院门口,后背挺直,双手搭在膝盖上,活像衙门里的石狮子。偶尔有个面生的人路过,他便眯起眼打量,吓得那人赶紧绕道走。

对面是家珠宝铺,珠光宝气的,胖掌柜常拿串珠子在门口显摆,王老汉瞅着就乐:“你这珠子,成色倒好,就是纹路太杂,怕是不值当!”

胖掌柜便笑骂:“你个老捕快,懂个啥珠宝?也就会抓贼!”俩人拌嘴的功夫,日子倒也有趣。

转眼一个月过去,傍晚,房主回来,掏出十个铜板塞给王老汉。王老汉数了数,皱眉道:“说好五个,多这五个是啥意思?”房主赔笑:“您老看得仔细,这是赏钱!”

王老汉性子倔,把五个铜板塞回去:“讲好的规矩,不能破!”递铜板时,手上的玉戒指闪了闪。房主眼尖,笑道:“大爷,您这戒指是假的吧?”王老汉急了:“五两银子从张三那买的,咋会假?”

房主指了指戒指:“您看这玉的水头,还有这雕工,明显是新仿的,五两银子亏大了!”王老汉脸一黑,扭头就去找张三。

张三的铺子在西街,门脸不大,里头摆满瓶瓶罐罐,透着股陈腐味。张三见他进来,先是赔笑,待听说戒指被识破,脸刷地白得像张纸,手指捏着衣角发抖,声音也颤巍巍的:“哥,真……真不是故意的!

前阵子收了批货,眼花拿错了……”王老汉瞅他那样,心里明白七八分,却也没深究,拿了银子就走。可张三这人,心眼小,转天就缠着问是谁看出来的,王老汉架不住,嘟囔:“还不是你介绍的那个房主,人家懂行得很!”

张三回去越想越气,觉得房主坏了自己生意,便撺掇两个混混:“那小子装行家,拆我台,咱得教训他!”混混们摩拳擦掌,可一连蹲了好几天,房主像蒸发了似的,直到那天傍晚,终于见他回来。

张三带了四五个人,都蒙着黑布,翻墙进院时,瓦片发出“咔嗒”声,把众人吓一跳,好在没人察觉。

进了屋,黑咕隆咚的,张三摸出火折子,点亮一看,空荡荡的,家具上蒙着灰,显然房主不常住。“人呢?”张三低声问,没人应声。

正纳闷,忽听门外传来敲门声,王老汉的声音闷闷的:“小伙子,我明天想请假,给我儿子说媒去,你开下门?”众人吓得大气不敢出,张三使眼色让大家躲起来。敲了半天没回应,王老汉嘟囔着要走,却撞见巡逻的王小海。

王小海穿着捕快服,腰里别着刀,脸晒得黝黑,看见老爹就急:“爹,你咋还在这?玉器店丢东西,我们整夜巡逻呢!”

王老汉便把请假的事说了,又问儿子情况。正说着,院子里突然传来“咔吱”一声,像是什么东西挪动了。王小海警觉起来,一挥手:“进去看看!”众人踹开门,火折子点亮的瞬间,就见几个蒙面人缩在墙角发抖,更骇人的是,地板中间竟露出个脑袋,正转着圈看他们。

王小海大喝:“拿下!”捕快们一拥而上,把房主从密道里拽出来,那房主满脸是土,直喘粗气。火折子的光在密道里晃荡,照出墙壁上的铲痕,湿漉漉的潮气扑面而来,房主的指甲里还嵌着泥土。

又派捕快下去查,不多时,捕快上来禀报:“大人,密道直通对面玉器店,里头还藏着不少赃物!”

王老汉这才明白,敢情自己看了个贼窝!再看蒙面人,揭开面纱,竟是张三,当下又气又恼:“你个混球,竟干这勾当!”张三耷拉着脑袋,一句话也说不出。

县太爷升堂问案,房主供认自己本是盗墓贼,如今改行偷玉器店,租院子挖密道,白天让人看院掩人耳目,晚上行窃。张三因记恨房主识破戒指,找人报复,没想撞破这事。

俩人都被关进大牢,王老汉没了工作,正坐在家唉声叹气,玉器店掌柜却找上门来,腆着笑脸:“王老哥,您来给我看铺子吧,每月二十个铜板,比之前那个活强多了!”

王老汉瞪着眼:“你就不怕我多管闲事?”掌柜忙赔笑:“您老当过捕快,眼神毒,有您看着,我才放心呐!”王老汉想了想,乐呵地应了。

从此,柳州城玉器店门口,多了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儿,戴着新打的布腰带,守着铺子,再也没人敢来偷东西。

街坊们都说,这王老汉啊,天生就是吃公门饭的,闲不住,也能者多劳,误打误撞破了奇案,倒成了一段佳话。偶尔有游客路过,听掌柜说起这段故事,都啧啧称奇,说这世间的事,还真就充满巧合,一个退休捕快看大门,竟能破了盗宝奇案,大概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。

王老汉听了这些话,只是嘿嘿一笑,又坐回门槛上,盯着来往的行人,眼神里透着股子执着——他这一辈子,就没闲下来的时候,也不愿闲下来,守着铺子,看着街景,偶尔和老主顾唠唠嗑,倒也自在。

谁能想到,当初那个为儿子前途隐退的老捕快,竟以这样的方式,又在柳州城的街头,续写了属于自己的故事呢?


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

感觉内容怎么样?打个分吧

本文章一共0人评价,平均分值0

标签:

作者头像
凡人修仙创始人

上一篇:红盆记
下一篇:穷丫头富丫头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