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语言翻译
待翻译

八哥救主

话说从前有个老太太,无儿无女,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山脚下的小茅屋里。这茅屋是用黄泥糊的墙,屋顶盖着些破茅草,风一吹就呜呜响,下雨时还滴滴答答漏个不停。

老太太的日子过得紧巴极了,全靠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,回来再到屋后那几分薄田里种点青菜、萝卜,勉强糊口。

就说那上山砍柴的路吧,崎岖得很,石头又多,老太太年纪大了,腿脚本就不利索,每次都得拄着根磨得发亮的枣木拐杖,一步一挪地往上爬。

太阳刚露头时,她就背着空竹筐出门,直到日头偏西,才背着满满一筐柴下来,筐绳把肩膀勒出深深的红印,汗水顺着满脸的皱纹往下淌,湿透了打满补丁的粗布衣裳。可就算这样,卖柴换来的钱也只够买些糙米,偶尔能称上一小撮盐就算不错了,肉星儿更是半年也见不着一次。

这天,天刚蒙蒙亮,老太太就揣上两个硬邦邦的糙面窝头,又往山上去了。她想去南山深处碰碰运气,听说那里的柴火更厚实些。山路越走越陡,路边的野草快没过膝盖,时不时有小石子滚下来。老太太喘着粗气,扶着旁边的老树干歇脚,忽然听见头顶传来“扑棱棱”的声响,紧接着“啪嗒”一声,有个小东西掉在了脚边的草丛里。

她低头一看,心一下子揪紧了——是只刚出壳的小鸟,浑身光溜溜的,没长几根绒毛,嫩红的皮肤皱巴巴的,眼睛还没睁开,翅膀有气无力地扑腾着,看样子是从树上的窝里掉下来的。

老太太赶紧蹲下身,用粗糙的手轻轻把小鸟捧起来,只觉得那小身子烫乎乎的,还在微微发抖。“可怜的小家伙,这摔下来可怎么活哟。”她叹了口气,解开衣襟,把小鸟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,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这脆弱的小生命。这天,她没心思再砍柴,早早背着空筐回了家。

到家后,老太太找出一个破了口的瓦罐,铺上自己攒了好久的软干草,把小鸟放进去。可喂什么呢?小鸟太小,吃不了窝头。老太太想了想,跑到邻居家,好说歹说才讨来半碗小米粥,又在灶上慢慢熬成糊糊,放凉了,用一根干净的细竹片,一点点撬开小鸟的嘴,耐心地喂进去。

小鸟一开始还不张嘴,后来大概是闻到了香味,小口小口地吞咽起来。就这么着,老太太每天省下自己的口粮,变着法儿地喂小鸟:有时是泡软的小米,有时是磨碎的玉米,偶尔运气好,在田里捉了虫子,也会细心地切碎了喂它。

日子一天天过去,小鸟慢慢长大了。先是长出一层细细的绒毛,像灰色的绒线,后来又渐渐换成了黑亮的羽毛,油光水滑的,在太阳底下泛着紫色的光泽。它的眼睛也睁开了,圆溜溜的,黑得像两颗油亮的黑豆,总是机灵地转来转去。这是一只小八哥,性子活泼得很,整天在茅屋里飞来飞去,一会儿落在老太太的肩膀上,一会儿蹦到桌子上,叽叽喳喳叫个不停。

更奇的是,没过多久,它竟然开始学着说话了。一开始只是模糊地“啊”“呀”几声,后来慢慢能叫出“婆婆”,再后来,竟能跟着老太太说些简单的话。

老太太去地里干活,它就落在田埂上,歪着头看,嘴里喊着“婆婆,歇会儿”“婆婆,喝水”;老太太晚上纺线,它就站在纺车旁边,跟着“嗡嗡”的声音哼唧,时不时冒出一句“婆婆,早点睡”。有了这只八哥作伴,老太太的小茅屋里再也不冷清了,她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,常常笑着跟八哥说话,日子虽然还是清苦,心里却亮堂了不少。

可岁月不饶人,转眼又是几年过去,老太太的背更驼了,眼睛也花了,耳朵也有些背,手脚越发不听使唤。别说上山砍柴,就连下田种点菜都费劲,常常干着干着就喘不上气,得坐下来歇半天。家里的存粮渐渐见了底,最后只剩下一小把米,熬了稀粥都不够喝两顿。老太太看着饿得直打转的八哥,心里又酸又疼。这八哥通人性,见老太太愁眉不展,也不吵闹了,只是静静地落在她手边,用脑袋蹭着她的手指。

老太太摸了摸头上的银簪——那是她年轻时陪嫁的唯一物件,也是她身上最值钱的东西了。这簪子是银的,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,虽然不名贵,却是她娘家留下的念想。可如今实在没办法了,她叹了口气,心想:“先当了换点粮食,等以后有了办法,再想办法赎回来吧,总不能让自己和八哥饿死。”

第二天,老太太揣着银簪,慢慢挪到镇上的当铺。刚走到当铺门口,就被一个满脸横肉的汉子拦住了。这汉子是镇上的富户王二麻子,出了名的刻薄刁钻,平时就爱欺压邻里,占小便宜。他一眼就瞥见了老太太手里的银簪,眼睛顿时亮了,几步冲上来,一把抢过簪子,嚷嚷道:“好啊,你个老东西,竟敢偷我家的东西!这银簪明明是我家丢的,怎么跑到你手里了?”

老太太又惊又气,急忙说:“你胡说!这是我的陪嫁,怎么会是你的?”

王二麻子哪里肯听,他早就看着老太太孤身一人好欺负,想把这银簪占为己有,当下就耍起了无赖:“胡说?我说是我的就是我的!你个穷老婆子,哪来的银簪?肯定是偷的!走,跟我见官去!”

说着,就扭住老太太的胳膊,把她往县衙拖。老太太又瘦又弱,哪里挣得过他,被拽得踉踉跄跄,胳膊生疼,嘴里不停地喊着“冤枉”,可周围的人要么是怕王二麻子,要么是事不关己,没人敢出声帮忙。

到了县衙,王二麻子早就买通了县官。这县官是个贪官,平日里就爱搜刮钱财,见了王二麻子递过来的银子,眼睛都直了,哪里还管什么青红皂白,一拍惊堂木,就认定老太太是小偷,不由分说,就把她关进了大牢。

牢房里又黑又潮,地上铺着一层霉烂的稻草,散发着难闻的气味。老太太被关在里面,又冷又饿,心里又急又气,想起自己这辈子的苦日子,想起没人照顾的八哥,忍不住就哭了起来。她哭得浑身发抖,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,嘴里念叨着:“我的小八哥啊,你现在怎么样了?有没有东西吃?会不会被野猫欺负啊……”

再说那八哥,见老太太出去一天都没回来,急得在屋里屋外飞个不停,后来干脆飞出茅屋,一路朝着镇上飞去。它记着老太太去了镇上,就在镇上到处找,一边飞一边叫着“婆婆,婆婆”。忽然,它听到一阵熟悉的哭声,虽然微弱,却一下子钻进了它的耳朵。八哥心里一紧,循着哭声飞过去,原来声音是从县衙的牢房里传出来的。

它在县衙的墙头上盘旋了几圈,找到了一个狭小的窗户,窗户上的木条有些松动。八哥翅膀一振,从木条的缝隙里钻了进去,正好落在老太太的牢房里。它嘴里还叼着一块腊肉——那是它早上在王二麻子家的窗台上叼来的,本来想给老太太改善伙食,没想到派上了用场。

八哥把腊肉放在老太太手里,用脑袋蹭了蹭她的手,开口说道:“婆婆,是我,我来了。您别难过,都是我不好,让您受委屈了,我一定想办法救您出去。”老太太一看是八哥,又惊又喜,眼泪掉得更凶了,颤抖着抚摸着八哥的羽毛:“好孩子,你怎么找来了?外面危险,快走吧……”八哥却坚持道:“婆婆放心,我有办法。”说完,又从窗户飞了出去。

八哥知道,凭自己肯定斗不过王二麻子和县官,得想个巧办法。它忽然想起镇上的灵源寺,那寺庙里香火挺盛,县官平时就信佛,说不定能从那里下手。于是,八哥振翅飞向灵源寺,落在大殿里一尊高大的菩萨像后面躲了起来。

没过多久,一个小和尚端着供品走进来,准备给菩萨上供。八哥看准时机,模仿着威严的声音说道:“小和尚,你去告诉县官,就说本佛有要紧事找他,让他立刻过来。”小和尚吓了一跳,四处看了看没人,再一听声音像是从菩萨像那边传来的,顿时吓得脸色发白,心想这是菩萨显灵了,哪敢耽搁,赶紧放下供品,一路小跑着往县衙赶去。

小和尚气喘吁吁地跑到县衙,把“菩萨”的话告诉了县官。县官一听菩萨找他,不敢怠慢,赶紧换上官服,坐上轿子就往灵源寺赶。到了大殿,他一见到菩萨像,“扑通”一声就跪了下来,连连磕头:“弟子不知佛祖召见,有失远迎,还望佛祖恕罪。不知佛祖有何吩咐?”

可等了半天,也没听见动静。原来这时候,八哥见县官来了,又赶紧飞出寺庙,叼了个雪梨——那是它刚才在寺庙的供桌上叼的,飞回牢房给老太太送去解渴了。县官等了半天没动静,心里犯起了嘀咕,回头看了看小和尚,怀疑是小和尚骗他,顿时火冒三丈,让人把小和尚打了二十大板,气呼呼地回了县衙。

八哥送完雪梨,又赶紧飞回灵源寺,继续躲在菩萨像后面。过了一会儿,那个挨了打的小和尚一瘸一拐地走进来,刚要收拾东西,就又听见“菩萨”的声音:“小和尚,你再去一趟县衙,告诉县官,刚才本佛出去办事了,让他速来,要是再敢怠慢,定不饶他。”小和尚虽然害怕,但又不敢违抗“菩萨”的命令,只好忍着疼,又往县衙跑。

县官刚回到县衙,听说小和尚又来了,本来一肚子火,可一听小和尚说菩萨又传话了,还说他怠慢了要降罪,心里顿时发毛。他虽然觉得奇怪,但又怕真的得罪了神灵,只好硬着头皮,再次坐上轿子往灵源寺赶。

这次,县官刚踏进大殿,就听见“菩萨”开口说话了,声音威严又清晰:“你这糊涂县官,可知罪?”县官吓了一跳,赶紧跪下磕头:“弟子不知何处得罪佛祖,还望佛祖明示。”“菩萨”(八哥)继续说道:“你可知关在牢里的老太太是冤枉的?她本是孤苦老人,只因家里无粮,想当掉自己的银簪换些吃的,那王二麻子却诬陷她偷东西,抢了她的银簪,还买通你把她关起来。你身为县官,不为民做主,反而助纣为虐,收受贿赂,冤枉好人,你说,你该当何罪?”

县官一听,吓得魂都快没了——菩萨竟然连这事都知道了!他趴在地上,头磕得“咚咚”响,嘴里不停念叨:“弟子有罪,弟子有罪!实在是不知道实情,被王二麻子骗了。求佛祖开恩,弟子这就去改正,一定好好审案,为老太太伸冤!”

“菩萨”说:“既然你肯悔改,本佛就给你一个机会。但你必须依我三件事,否则定不饶你。”县官连忙答应:“别说三件,就是三十件、三百件,弟子也一定照办!请佛祖吩咐。”“第一,立刻把老太太放了,把王二麻子的一半家产分给她,让她安度晚年;第二,王二麻子诬陷好人,抢夺民财,罪大恶极,判他死罪,以儆效尤;第三,那小和尚被你无辜打了二十大板,你要赔他一百两银子治伤。”县官连连磕头:“弟子遵命,这就去办,这就去办!”

县官屁滚尿流地赶回县衙,不敢有丝毫耽搁,立刻升堂。他先让人把王二麻子抓了来,不等王二麻子狡辩,就把他的罪行一一列了出来,判了死罪,还抄了他的家,把一半家产分给了老太太。然后,他亲自去牢房把老太太请了出来,又给小和尚送去了一百两银子。

老太太走出牢房的时候,八哥早就等在门口了,它蹦蹦跳跳地在前面引路,把老太太送回了家。周围的百姓听说了这事,都觉得稀奇,纷纷称赞八哥有情有义,是通人性的神鸟。

从那以后,老太太的日子好过了,有了王二麻子的一半家产,再也不用为吃喝发愁。她和八哥依旧住在小茅屋里,每天说说笑笑,日子过得安稳又幸福。

而镇上的人们,也都格外爱护八哥,再也没人伤害它们,都说它们是有灵性、重情义的鸟儿。这个故事也一代代传了下来,告诉人们:善良终有回报,情义不分物种。


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

感觉内容怎么样?打个分吧

本文章一共0人评价,平均分值0

标签:

作者头像
凡人修仙创始人

上一篇:穷丫头富丫头
下一篇:公婆藏银子

发表评论